|
以下是石家庄学院让古老的非遗文化与青春力量碰撞出火花的相关举措和成果: 开设非遗课程与工作坊系统性课程设置:从2024年起,石家庄学院以剪纸、木雕等特色项目为切入点,系统性开设非遗课程与工作坊。如11月7日开设的井陉木雕与行唐剪纸非遗文化体验课,邀请井陉木雕非遗传承人许红阳、行唐剪纸非遗传承人赵成龙现场授课。打破技艺边界:课程打破传统技艺的抽象边界,使非遗成为学生可触摸、可实践、可创新的文化载体,让学生在课堂上就能感受到传统手工艺的温度与魅力。 创新设计非遗作品融合现代理念:课堂上,石家庄学院注重将非遗技艺与现代设计理念深度融合,鼓励学生设计开发既保留传统韵味又契合现代需求的非遗作品。比如学生们将行唐剪纸中的传统花样和流畅线条与动漫角色相结合,把经典纹样印在帆布包上,制作出精致的生肖书签等。激发传承热情:这种创新设计方式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非遗传承热情,让学生们在创作中体会到非遗文化的当代价值,也让非遗作品更具时代特色和市场竞争力。 开展社区服务活动创新服务模式:学校创新推出“非遗传承人+学生志愿者”社区服务模式,推动学生角色转变,让学生走进社区传授技法、讲述传承故事。实现双向赋能:通过“剪纸非遗进社区”等活动,学生们在社区中展示剪纸技艺,指导居民创作,不仅使居民直观感受非遗的魅力,有效提升社区居民的文化认同,同时也深化了青年学生对非遗的认知,增强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实现非遗文化的活态传播与双向赋能。 参与文化展示活动积极参与亮相:在石家庄市2025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活动暨“多彩石家庄·非遗购物节”中,文学与历史学院学子代表石家庄学院积极参与,携世界级非遗“中国剪纸”文化作品亮相非遗集市,其创意十足的剪纸作品吸引了众多市民游客驻足。展现青春活力:在这些活动中,学生们以青春创意为传统工艺注入新活力,完成从知识接收者到文化传承者的蜕变,让非遗在新时代焕发蓬勃生机。 举办民俗文化活动打造文化盛宴:如文学与历史学院以“薪火跃山河,文脉竞芳华”为主题,联合地域文化馆讲解团、匠心工作室等四大文化社团,打造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民俗文化盛宴,吸引了近百余名学子共赴传统与现代的对话之旅。促进文化传承:在活动的文化体验区设置行唐剪纸体验区、石头画创作区等,让同学们在实践中将传统技法与现代审美碰撞出璀璨火花,为推动文化传承与创新注入了新活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