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俊杰是AI领域的创业者,MiniMax公司创始人,因在技术研发上敢于投入、执着追求,被称为“狠人”。2025年6月,MiniMax被爆出正考虑在港股IPO的消息,闫俊杰也由此开启了闯关IPO之路。以下是具体介绍:创业背景与经历:闫俊杰是清华自动化系本硕,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机器学习方向博士。他曾是商汤副总裁、研究院副院长和智慧城市事业群CTO,2021年12月,在商汤上市前夕选择离开。他认为当时人工智能不够通用,创造社会价值较低,而OpenAI关于GPT-3的论文给了他启发,让他觉得做通用的人工智能工具是新兴公司的机会,于是创立了MiniMax,专注于AGI(通用人工智能)领域。技术研发上的“狠”劲:闫俊杰在技术路线选择上十分大胆,几乎把全部研发和算力资源都投入到更不确定的MoE(混合专家系统)模型上。他认为OpenAI内部可能已完成GPT-5的训练,国内要达到类似效果,必须提高算法效率,MoE是关键。他曾把80%的算力资源用于推MoE,前两次失败后仍不放弃,直到第三次取得成功。公司发展与IPO契机:MiniMax发展迅速,旗下产品星野AI(Talkie)2024年营收已突破千万美元,在海外市场表现出色,下载量曾超越CharacterAI,成为美国AI应用Top4。公司还发布了全球首个开源大规模混合架构推理模型MiniMax-M1等产品,技术实力得到认可。2025年6月,公司传出考虑在港股IPO的消息。据知情人士透露,MiniMax今年通过多轮未公开融资,积累了约十几亿美元的现金储备,且已完成Pre-IPO融资,具备了一定的上市基础。面临的挑战:尽管MiniMax技术实力较强,但和许多大模型创业公司一样,面临着商业化难题。其医疗系统尚未盈利,社交应用Glow曾被下架,视频变现也暂无明确路径。此外,市场竞争激烈,已有其他公司抢先备案IPO,MiniMax能否在竞争中突围,成功实现IPO,还有待观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