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探月工程,又称嫦娥工程,自2004年正式实施以来,按照“绕、落、回”三步走战略,取得了一系列辉煌成就。以下是中国探月工程的主要足迹:绕月探测阶段: 嫦娥一号:2007年10月24日,嫦娥一号成功发射,将中国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送至200公里环月轨道绕月飞行,圆满完成了“绕”的任务。它获取了一张120米分辨率全月球立体影像图,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月球卫星的国家。 嫦娥二号:2010年10月1日发射,是嫦娥一号的改进型。它在绕月探测之后,于2011年进入日地拉格朗日L2点环绕飞行并飞越图塔蒂斯小行星,创造了当时中国航天器最远飞行纪录,获取了全月球7米分辨率的立体影像图,为后续月球探测任务积累了经验。月球软着陆阶段: 嫦娥三号:2013年12月2日,嫦娥三号带着“玉兔号”月球车发射,12月14日成功着陆月球虹湾预选着陆区,实现了我国首次地外天体软着陆,着陆器与“玉兔号”月球车在月面开展了人类首次联合探测。嫦娥三号落月点被命名为“广寒宫”,五星红旗第一次在月球上熠熠生辉。 嫦娥四号:2018年12月8日发射,搭载了由荷兰、德国、瑞典、沙特阿拉伯等国科学家参与研制的科学载荷。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成功着陆月球背面,“玉兔二号”月球车从着陆器上走下来,在月背留下了人类第一道车辙。着陆点被命名为天河基地,周边多个环形坑和中央峰也被赋予中国文化元素命名,中国探月工程的国际影响力大幅跃升。月球采样返回阶段: 嫦娥五号:2020年11月24日,嫦娥五号启程探月,12月1日着陆月球风暴洋预选区,通过钻取、铲取采集月壤,12月17日携带1731克月球样品在内蒙古四子王旗着陆,实现我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圆满完成了“绕、落、回”三步走的最后一步,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实现月球采样返回的国家。 嫦娥六号:2024年5月3日发射,6月2日着陆于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完成表取和钻取采样后,返回器于6月25日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着陆。嫦娥六号突破多项关键技术,填补了人类获取月球背面样本的空白。未来,中国探月工程还将继续前行。嫦娥七号预计于2026年前后发射,计划在月球南极着陆,探测水的存在。嫦娥八号预计于2028年前后发射,将在月球南极建设通信系统、能源系统,利用月壤打出第一块砖,为建设月球空间站提供支撑。中国还计划在2030年前实现载人登陆月球,不断向着深空探索的更高目标迈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