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时代旗下枧下窝矿区的停产确实对碳酸锂市场形成显著冲击,短期内供应缺口的扩大可能推动价格向十万关口逼近,但中长期仍需观察供需格局的演变。以下是具体分析: 一、供应端冲击:月度缺口达万吨级枧下窝矿区是国内最大锂云母矿之一,2025年规划产量8万吨,占江西锂矿产量的50%、国内月度产量的12.5%。其停产直接导致每月约1万吨碳酸锂供应中断,相当于国内月需求的十分之一。尽管辉石提锂周产量近期增长至1.1万吨(环比+5%),但受限于进口精矿供应和库存,增产空间有限。南美进口锂盐虽可补充,但需1-2个月船期,难以缓解近月紧缺。若叠加宜春其他7座矿山(涉及1.26万吨/月产能)因矿种变更审批延迟而停产,供应缺口可能进一步扩大至2万吨/月。当前碳酸锂社会库存为14.24万吨(环比+0.5%),但主要集中在冶炼厂和贸易商环节,下游正极材料厂库存仅4.13万吨,实际可流通资源有限。考虑到三季度需求旺季备货周期启动,库存去化速度可能加快,进一步放大供应紧张预期。 二、需求端支撑:旺季备货与政策驱动共振8月锂电产业链排产数据显示,电池环节环比增长1.5%至110.3GWh,正极材料增长2.6%至13.5万吨,电解液增长2.0%至7.8万吨,旺季效应逐步显现。具体来看:新能源汽车:7月国内新能源车零售101万辆(同比+15%),商用车电动化渗透率提升至14.7%,重卡销量同比激增186%,带动磷酸铁锂需求持续放量。储能领域:国内大储招标规模1-6月达176.6GWh(同比+181%),甘肃等省份容量电价细则落地,推动储能项目经济性改善,8月储能电池排产预计环比增长4%-5%。出口需求:欧洲新能源车销量1-6月同比+23.7%,海外储能装机需求因去库完成而回升,进一步拉动国内锂盐出口。政策层面,新能源车以旧换新、强制配储政策调整等措施虽短期影响有限,但反内卷政策通过限制低价竞争、推动产能出清,间接强化了价格支撑。 三、价格博弈:短期情绪驱动与长期过剩压力市场对停产事件的反应已体现在期货价格上——8月11日碳酸锂主力合约涨停至8.1万元/吨,较7月低点涨幅超17%。这一涨幅包含三重逻辑:1. 供应缺口定价:按当前供需平衡表测算,若停产持续3个月,三季度碳酸锂价格可能突破9万元/吨;若其他矿山同步停产,价格上探10万元的概率显著增加。2. 成本支撑上移:云母提锂现金成本约6.5-7万元/吨,辉石提锂成本约5.5-6万元/吨,价格反弹至成本线以上后,冶炼厂挺价意愿增强。3. 资金情绪共振:广期所碳酸锂仓单库存仅1.88万吨(环比+189%),空头资金面临交割压力,短期内逼仓风险上升。然而,中长期供需过剩格局未改。2025年全球锂资源供应预计增长29%至173万吨LCE,需求增长19%至148.5万吨,过剩幅度达16%。澳洲格林布什矿、南美盐湖新增产能(如SQM 3万吨/年项目)将在四季度集中释放,叠加非洲锂精矿(如津巴布韦Arcadia项目)持续回流,供应压力可能在年底前重新显现。此外,若锂价突破8.5万元/吨,代工产能(约3万吨/月)和进口锂盐(预计9月到货量环比+20%)将加速补充市场,抑制涨幅。 四、风险变量与关键时间节点1. 政策执行力度:新《矿产资源法》要求锂矿审批权限上收至自然资源部,若宜春8座矿山矿种变更审批进度滞后,可能引发第二轮停产潮。2. 需求持续性:8月下旬新能源车终端销售数据若不及预期,或导致正极材料厂主动去库,削弱价格上涨动能。3. 交易所调控:广期所已将碳酸锂2509合约单日开仓限额调至3000手,若价格非理性冲高,可能进一步收紧交易规则。关键观察时点:8月15-20日:公布7月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及储能招标数据,验证需求强度。9月30日:宜春7座矿山储量核实报告提交截止日,明确后续产能释放节奏。10月中旬:南美盐湖(如3Q项目)投产进度及澳洲锂精矿发运量,评估替代供应补充力度。 结论:短期冲击显著,长期需警惕产能回补综合来看,枧下窝矿停产叠加旺季备货周期,碳酸锂价格在8-9月存在冲击9-10万元/吨的可能性,但突破十万关口需满足以下条件:1. 宜春其他7座矿山全部停产;2. 辉石提锂因精矿短缺出现实质性减产;3. 储能需求超预期增长(单月招标量突破40GWh)。若上述条件未完全兑现,价格可能在8.5-9.5万元区间震荡。投资者需密切关注政策执行与产能释放节奏,避免过度追高。中长期而言,全球锂资源过剩格局未改,价格中枢或在2025年底回落至7-8万元/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