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近期在国际航空物流领域迎来多项突破性进展,形成覆盖东西两岸、联动港澳的立体化物流网络,进一步巩固其作为全球供应链核心节点的地位。以下是最新动态的深度解析: 一、珠海机场国际货运口岸正式通航,填补珠江西岸枢纽空白2025年8月27日,珠海机场国际货运口岸举行首航仪式,由顺丰航空执飞的首架包机搭载18吨粤西制造的汽车零配件、3C产品等直飞越南河内,全程仅需2小时。这一项目创下两项纪录:一是从启动建设到获批开放仅用6个月,刷新国内民航口岸开放速度;二是构建起覆盖东南亚的4小时物流航空圈,货物从珠海直飞越南比绕道广深节省2小时,运输成本降低10%。核心突破:设施创新:口岸占地6.47万平方米,配备国内首个双层货站,年处理能力达15万吨,涵盖国际中转、海关查验、智能分拣全流程。战略意义:珠海由此形成"海(珠海港)-陆(港珠澳大桥)-空(机场)"全域物流通道,与香港、深圳、广州共同构成"东中西三极联动"的大湾区航空货运格局。 二、东莞-香港国际空港中心两周年,跨境海空联运模式成熟作为全球首个直达机场空侧的跨境海空联运项目,该中心运行两年累计进出口货值突破240亿元,服务近1000家大湾区企业。其创新之处在于:流程再造:将香港机场货站的安检、打板等核心功能前置至东莞,出口货物从入园到香港机场装机最快14小时,较传统模式压缩30%时效,物流成本每公斤降低2元。航线拓展:已开通至匈牙利、西班牙、阿根廷等11条国际全货机航线,覆盖欧美、东南亚及南美市场,其中集成电路等高价值货物占比达67.1%。智慧监管:黄埔海关通过"顺势监管+智能验放"实现15分钟通关,9条智能安检线可满足年处理10万吨货物需求。 三、广州加速构建洲际货运网络,邮政枢纽中心投运2025年3月投产的华南邮政航空(国际)枢纽中心,标志着广州在国际航空物流领域的战略升级。该枢纽毗邻白云机场货机停机坪,实现货物"一站式"清关、安检、装机,通关时效提升50%。航线布局:年内计划开通9条国际航线(含520个往返班次),包括广州-列日(比利时)洲际航线,与已开通的广州-克拉克(菲律宾)、广州-达卡(孟加拉)形成"东南亚+欧洲"双枢纽网络。技术赋能:采用海关验放与民航安检一体化模式,智能卡口实现24小时无缝衔接停机坪,货物等待时间缩短超50%。战略价值:助力广州打造"本土货运全球、全球货聚广州"的超级枢纽,预计2025年带动白云机场货邮吞吐量突破250万吨。 四、深圳、澳门等城市同步发力,完善区域网络深圳:北货运区及配套站坪项目计划2025年动工,建成后将新增34个机位,预计2035年货运处理能力达184万吨,进一步巩固其华南航空货运枢纽地位。深畅国际货站通过RFID定位、AGV机器人等技术,实现出口货物当天提离、当天起飞,海关通关时长压缩至9.6分钟。澳门:2025年4月开通"澳门-马德里"定期货运航班,每周提供400吨运力,重点运输玩具、小家电等跨境电商货物,预计年货运吞吐量超2万吨。广州-奥克兰-悉尼航线:南航物流开通国内首条直飞新西兰的定期全货机航线,使用波音777F执飞,填补大洋洲方向运力缺口,为大湾区300余家跨境电商企业提供高效解决方案。 五、政策协同与产业联动效应凸显政策创新:珠海口岸的快速落地得益于"专班推进+央地合作"机制,从立项到通航仅用6个月;东莞项目则通过粤港规则衔接,实现"出口直装、进口直提"的跨境监管一体化。产业升级:新通道直接带动制造业集群发展。例如珠海口岸首航货物中,来自珠海及粤西的3C产品、汽车配件占比超70%,企业物流成本降低10%-30%;东莞空港中心吸引华为、大疆等企业的高价值货物集聚,上半年集成电路货值占比达67.1%。经济赋能:2025年上半年,大湾区通过新增通道实现外贸进出口4.55万亿元,其中东莞-香港空港中心贡献140.7亿元,同比增长214%。 六、未来发展方向1. 网络拓展:珠海计划开通更多亚洲及洲际全货机航线,目标2025年货邮吞吐量突破1.5万吨;东莞将启动二期智慧物流园建设,预计年处理能力达100万吨,出口时效再压缩至9小时。2. 技术融合:广州邮政枢纽二期将引入自动化分拣、无人机运输等技术,打造"四位一体"的智慧物流中心;深圳机场探索"低空经济+跨境电商"模式,无人机运输可节省50%时间和10%成本。3. 区域协同:大湾区正推动"海陆空铁"多式联运,例如中欧班列与航空物流衔接,实现"跨境电商+铁路运输"的时效成本最优组合。这些新通道的投运,标志着大湾区已形成"东西互济、陆海联动、内外贯通"的立体化航空物流网络,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坚实支撑。随着深中通道、深珠城际等基础设施的推进,区域物流协同效应将进一步释放,助力大湾区成为全球供应链的"超级枢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