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泰达汽车论坛于9月11日至14日在天津滨海新区举办。9月12日,论坛发布生态专场智库共识,包括新兴产业生态智库共识、碳循环生态智库共识和数智化生态智库共识三个共识。9月14日,论坛在五大关键维度达成共识。具体内容如下: 生态专场智库共识新兴产业生态智库共识 打造空地联运立体出行新生态:以飞行汽车、eVTOL为核心载体,攻坚新能源、混合动力、智能化、网联化关键技术,完善适航认证与低空智联基础设施,依托试点城市拓展立体交通、应急救援等场景,推动车企与航空企业协同,构建安全高效的低空经济产业体系。 激活能源互动新价值:依托车网互动国家试点,以电力市场机制、电价激励政策等破局生产关系制约,通过V2G技术平价与虚拟电厂智能化,强化电动汽车与新能源协同,突破技术标准、商业模式等壁垒,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在能源转型中提供新的发展机遇。 驱动汽车产业跨界升级:推动汽车与航空、能源领域技术融合,培育新质生产力,破除跨界壁垒,构建地空一体、车网协同的产业生态,为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碳循环生态智库共识 完善汽车绿色低碳标准体系:系统性推进覆盖汽车全生命周期的“双碳”标准体系建设,引领全产业链碳减排与低碳循环转型,强化国际协调与互认,为中国汽车绿色转型和全球市场准入提供坚实支撑。 推进汽车循环经济数字化转型:充分发挥数智赋能作用,构建产业链上下游数据共享平台,为车辆回收、精准拆解、配件评估、生产制造与绿色流通等核心环节提供数据支撑,提升汽车循环产业的资源利用效能。 共建汽车后市场新生态:推动建立贯通生产端、销售端、服务端、市场端等多方共赢的协作机制,持续提升行业透明度和规范化发展水平,为消费者提供更专业、更优质、更高效的汽车后市场服务。数智化生态智库共识 构建全链条协同新范式:以整车埋点等数据为代表形成“数智驱动”核心,打破数据孤岛,推动数据全环节安全流通与价值释放,构建跨企业、跨行业的协同生态,助力产业从制造向服务、从封闭向开放转型升级。 重构价值链核心环节:积极发展AI共性技术与垂类大模型,深化AI在动力行业典型场景的实践,推动技术从“单点应用”走向“系统融合”,实现研发、生产、营销、供应链、服务全链条智能化跃升。 共创协同发展新生态:推进以“平台+规则+场景”为支撑的汽车产业数据空间建设,完善数据合规流通机制,强化网络安全、数据安全与软件安全治理,构建开放协同、良性发展的产业环境,推动汽车与能源、交通、信息等领域深度融合,培育新质生产力,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五大关键维度智库共识坚持安全为先,护航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汽车生产企业应当强化行业自律,建立全生命周期的产品安全保障能力和体系。在发展与安全之间寻求平衡,研发创新时应大胆探索技术边界,但面向公众的商业化落地必须恪守安全底线,筑牢产业发展的“安全护栏”。坚持全生命周期理念,推动汽车产业绿色低碳发展:充分对接国际碳壁垒和相关机制,加强顶层设计,发挥中国新能源汽车标准引领作用,构建绿色低碳政策法规体系。营造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引导关键要素集聚,形成汽车产业低碳价值链。贯彻全生命周期绿色低碳理念,推动供应链、研发、生产制造等全生命周期绿色低碳发展。坚持新兴技术布局,赋能汽车产业新动能:以顶层设计和系统思维统筹推进新兴技术布局,构建智能驱动、多域协同的新型产业生态体系。围绕绿色低碳、低空经济、具身智能、车网融合等前瞻领域,强化技术融合与战略布局,系统突破关键技术瓶颈,全面提升我国汽车产业全球竞争力。坚持长期主义,推动民族汽车品牌向上:要开放包容深耕核心技术,融合全球智慧,构建全球研发格局,持续攻坚硬核科技,实现更多原创技术突破。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用户体验为中心,将长期主义理念贯穿于产品研发与服务体系建设全流程。持之以恒构建品牌价值,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智能科技深度融合,增强民族汽车品牌的文化自信与情感共鸣。坚持生态理念,推进国际化走深走实:坚持全产业链出海,通过产业链协同出海,实现全价值链本地化深耕,全面提升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坚持有序出海,建立行业协调机制,防止产能过剩与内卷外溢。深化差异化布局,精准对接目标国市场需求,实现产品、技术与当地基础设施和文化的有效匹配。持续推进品牌建设,打造深受本地市场认可的品牌标杆,实现“产品走出去”到“品牌走进去”的历史跨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