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胶唱片播放声音是通过唱针与唱片纹路的相互作用实现的,并不是简单意义上的“摩擦”,以下是其原理: 
 
  录音过程 
 声音是一种波,在录制黑胶唱片时,麦克风将声音信号转化为电信号。 
 电信号被传送到刻纹头,刻纹头会根据电信号的变化在旋转的母盘上刻出相应的纹路。这些纹路在微观上是一种螺旋状的凹槽,其形状和深度随着声音信号的变化而变化。 
 
  播放过程 
 唱针放置:将黑胶唱片放在唱盘上,当唱盘开始旋转时,把唱针轻轻放在唱片的边缘。 
 机械振动 
    随着唱片的旋转,唱针会沿着唱片上的凹槽移动。由于凹槽的形状是根据录制时的声音信号变化而形成的,所以唱针在凹槽中移动时会产生垂直和水平方向的微小振动。 
    这种振动与录制时声音引起的刻纹头振动是相对应的。例如,录制高音时,凹槽的波动较为密集,会使唱针快速振动;录制低音时,凹槽波动相对稀疏,唱针振动也较为缓慢。 
 信号转换 
    唱针的振动被唱头捕捉并转换为电信号。唱头是一种将机械振动转换为电信号的装置,通常基于电磁感应原理或压电效应原理。 
    在电磁式唱头中,唱针的振动会使磁场中的线圈产生相应的运动,从而在线圈中感应出电信号;在压电式唱头中,唱针的振动会对压电晶体施加压力,使晶体产生电压变化,进而得到电信号。 
 放大与播放 
    从唱头输出的微弱电信号会被送到放大器进行放大,放大后的信号再传送到扬声器。 
    扬声器将电信号转换为空气振动,从而还原出录制时的声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