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关于“30万年前的木器揭秘远古盘中餐”的相关内容:考古发现背景 遗址概况:云南省玉溪市江川区甘棠箐遗址发现于1984年,1989年首次发掘,2014-2015年和2018-2019年再次发掘。该遗址位于抚仙湖畔,埋藏文化遗存的地层为古抚仙湖畔的河湖相堆积,在饱水、缺氧、稳定的环境和快速埋藏条件下,保存了大量有机质材料。 重要发现:考古人员在该遗址发掘出土了35件保存完好、年代约为距今30万年的木器,以及大量石制品、骨角器、动物化石和植物遗存。这些木器和鹿角“软锤”是目前东亚地区最早的发现,在世界范围内的旧石器时代遗址中也实属罕见。木器的特征与功能 制作材料:木器主要用松树制作,器身挺直光滑,一端或两端被加工成尖状,尖部形态包括凿型、铲型、锥型等,部分为双手持握的大型挖掘棒,部分具有独特的钩状尖刃,其余为可单手持握的小型挖掘工具。 功能论证:痕迹分析显示,19件木器有砍枝修型和削锐尖部留下的削刮痕,17件尖端有使用产生的磨光条痕和断裂破损迹象。残留物分析发现,一些木器尖端保留土壤残留物,且提取到植物淀粉粒。实验模拟也证明,此类木器可用简单石器加工出来,并能有效挖掘植物根茎,从而证实了木器的主要功能是挖掘可食性的地下植物根茎。远古盘中餐的食材种类 植物食材:遗址出土的植物果实和种子达数万粒,已识别出54个属,包括木兰属、构树属、山矾属、悬钩子属、葡萄属、花椒属等。孢粉分析辨认出至少70个科的植物,以莎草科、禾本科、泽泻科及蕨类等喜水植物占优。可食用的植物食材丰富,有松子、榛子、猕猴桃、多种悬钩子浆果、葡萄、飞龙掌血属等植物的果实,还有草本植物(苋科、商陆科、葫芦科)及蕨类的茎秆和叶片,莎草科、禾本科、泽泻科等水生植物的叶片、种子、地下球茎与根茎也可食用。 动物食材:遗址出土的大型哺乳动物以鹿类为主,还有剑齿象、巨貘、犀牛等,以及丰富的小型哺乳动物、龟类、鸟类化石。大量食草动物、慢爬性小型动物化石的富集,以及哺乳动物骨骼上的石器切割痕迹,表明狩猎和食肉已是当时人类的惯常行为。揭秘远古盘中餐的意义 对古人类生存方式的认识:甘棠箐遗址的考古发现,全面展现了远古盘中餐中广谱食材的种类,首次揭秘了古人类采集经济状态,表明中更新世时东亚古人群已具备对可用资源的认知、前瞻和计划性,能专门制作适用工具,熟稔可食植物种类,掌握可食部位,预判不同季节可食植物分布。 对东亚旧石器时代文化的认识:该发现改写了学界对旧石器时代人类生存能力与方式和东亚旧石器时代文化特点及其成因的认识,证实了竹木器在东亚、东南亚古人类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为旧石器时代“竹木器假说”提供了实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