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25日,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官网转为黑白色调,并发布《沉痛悼念俞孔坚教授》一文,以缅怀在意外中罹难的俞孔坚教授。这一举措既是对这位学界泰斗的深切哀悼,也折射出他在景观设计领域及北大校园内的深远影响力。 事件核心信息遇难经过:当地时间9月23日晚,俞孔坚教授在巴西潘塔纳尔地区开展生态考察时,所乘小型飞机突发事故坠毁,机上四人全部遇难。据调查,失事飞机为制造于1958年的塞斯纳175单引擎飞机,机龄达67年且存在维修违规问题,飞行员在尝试中止降落时突发高度失控,飞机撞击地面后爆炸。俞教授此行旨在与巴西团队合作拍摄纪录片《海绵星球》,其生前最后一段影像还记录了对潘塔纳尔湿地遭牧场吞噬的担忧,结尾“我的探秘,才刚刚开始”的感慨更添遗憾。悼念动态:除北大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外,俞孔坚教授创办的“土人设计”官网也同步转为黑白。校方透露,目前遗体尚未转运回国,告别仪式时间将尊重家属意愿另行通知,近期还将举办纪念活动,具体信息预计今明两天在官网公布。此外,巴西总统卢拉、副总统阿尔克明等政要也通过社交媒体悼念俞孔坚,盛赞其“海绵城市”理念为全球可持续发展作出的卓越贡献。 俞孔坚教授的学术与社会贡献俞孔坚教授是国际公认的景观设计领域领袖人物,其学术成就与实践影响横跨中外:学科奠基与理论创新:作为北大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创院院长,他推动景观设计成为中国正式职业,并开创“反规划”理论与生态安全格局方法论,提出通过生态基础设施解决环境问题的核心思路,相关成果被应用于中国国土生态安全格局、北京生态规划等国家级项目。实践成果与国际声誉:主持设计上海世博后滩公园、金华燕尾洲公园等200多个城市的生态项目,10次斩获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年度奖,3次蝉联世界建筑节全球最佳景观奖,还曾获IFLA世界景观学终身成就奖等国际顶级荣誉。他被《时代周刊》称为“自然的力量”,先后当选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院士、意大利罗马大学荣誉博士,2023年成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社会影响力:其主导的“海绵城市”实践模式在全球推广,相关理论为应对气候变化与城市化矛盾提供重要解决方案。生前还担任住建部、北京市等政府顾问,推动生态规划理念融入国家政策。俞孔坚教授的离世不仅是北大的重大损失,更让全球生态景观领域失去了一位兼具远见与行动力的开拓者。他留下的学术遗产与生态理念,将继续影响中外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实践进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