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新元(300472)于2025年9月25日召开第五届董事会第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取消监事会及相关制度修订的议案,标志着公司治理结构将迎来重大调整。以下从事件背景、核心内容、潜在影响三方面进行详细解析: 一、事件背景:监事会成员接连辞职埋下伏笔此次取消监事会并非突发举措,而是前期监事频繁变动的延续。2025年以来,公司监事会已先后发生多起关键人员离职事件:- 2月,监事赵秋丽因工作调整辞职,公司随即提名吴晓侠为补选监事候选人;- 9月3日,监事会主席李雅婷、职工代表监事宋文点及刚被提名不久的监事吴晓侠因个人原因集体辞职,导致监事会成员人数低于法定最低标准。短期内多名监事集中离职,使得监事会正常履职陷入困境。在此背景下,公司选择通过取消监事会的方式重构内部监督体系,而非继续补选监事,反映出其对现有治理结构的重新考量。 二、核心方案:权力转移与制度修订同步推进根据公司公告,此次改革围绕“监事会职权转移”和“治理制度修订”两大核心展开,具体内容包括:职权承接安排:原监事会的监督职能将全部由董事会审计委员会行使,同时废止《监事会议事规则》。这一调整意味着内部监督权力从独立的监事会转移至董事会下属专门委员会,形成“董事会自我监督”的治理模式。配套制度修订:同步修改《公司章程》《股东会议事规则》等6项核心制度,涉及多个关键条款调整:    - 删除《公司章程》中“第七章 监事会”的全部内容;    - 缩短董监高敏感期交易限制周期,如定期报告窗口期从30日缩减至15日,业绩预告窗口期从10日缩减至5日;    - 调整董事会秘书任职限制,将“不得担任现任监事”改为“不得担任现任审计委员会成员”,与职权转移后的架构相适配。决策程序进展:该议案已获董事会全票通过(5票同意、0票反对、0票弃权),但根据规定,尚需提交公司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后方能生效。 三、潜在影响:监督效能与合规风险的双重博弈此次治理结构调整将对公司产生多维度影响,市场需重点关注以下风险与机遇:监督机制有效性存疑:监事会作为独立于董事会的监督机构,其核心价值在于制衡董事会权力。若监督职能并入董事会审计委员会,可能导致“自我监督”的利益冲突,削弱内部监督的独立性。对此,公司需进一步明确审计委员会的权责边界及运作机制,避免监督职能虚化。合规性需经监管检验:根据《公司法》及创业板上市规则,上市公司是否可完全取消监事会仍存在一定争议。尽管公司声称改革符合相关法规,但最终需获得监管机构认可。若后续监管层对该模式提出异议,可能导致方案被迫调整。公司治理效率提升预期:从积极角度看,取消监事会可简化决策流程,减少跨部门协调成本。尤其对于*ST新元这类处于风险警示状态的公司,治理结构优化或有助于提升运营效率,为后续保壳及业务转型创造条件。股价波动风险:治理结构重大调整可能引发市场对公司内部管理稳定性的担忧,短期内或对股价产生压力。投资者需密切关注股东大会投票结果及监管动态,谨慎评估相关风险。目前,公司已在巨潮资讯网披露修订后的制度全文,投资者可通过查阅具体条款了解改革细节。后续股东大会的审议结果及监管反馈将成为决定此次改革能否落地的关键,建议持续跟踪公司公告进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