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大学教授合唱团唱响和平之音,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 
舞台灯光下,一群平日手握粉笔、深耕学术的教授们,正以嘹亮歌声和深情吟唱,将观众带回到那个烽火连天的抗战岁月。 
 
激昂旋律回望烽火岁月,深情吟唱传承民族精神。10月30日晚,福州大学教授合唱团“铭记历史 珍爱和平”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专场晚会激情唱响。 
 
活动由福州大学美育中心承办,福州大学党委宣传部、人文社会科学学院联合协办。教授们以艺术致敬历史,用歌声、乐声与诗篇传达“珍爱和平”之音。 
 
01 台上台下:从讲台到舞台的精彩蜕变 
讲台前,老师们潜心育人、深耕学术;舞台上,他们或凭嘹亮歌声复刻抗战豪情,或以悠扬琴声传递民族气节,更有动人舞姿与深情朗诵,让历史记忆在艺术演绎中鲜活重现。 
 
演出现场,从《保卫黄河》的磅礴呐喊到《长城谣》的绵长思念,从《十面埋伏》的斗志昂扬到《追寻》的坚定信仰。 
 
从《游击队之歌》的乐观无畏到《同心共筑中国梦》的民族团结,这场兼具思想深度与艺术感染力的晚会,既是对峥嵘岁月的深切缅怀,更是对新时代新征程的有力号召。 
 
活动中,校党委书记陈国龙等多位领导加入演出队伍,和全体演职人员合唱了《保卫黄河》《松花江上》《太行山上》《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歌唱祖国》等经典曲目,点燃晚会气氛。 
 
02 教授风采:跨越年龄的艺术热情 
人文学院心理专业教授陈丽君首次登台演出,便参加了多个曲目的合唱,心情“既紧张,又激动”。 
 
她表示:“参加合唱团,让不同专业的教授们增进了交流,既释放了压力,也接受了美的熏陶,身心受益,一举多得!” 
 
今年60岁的经济管理学院教授骆念蓓当晚歌舞俱佳,实力非凡。骆老师上一次印象深刻的独舞演出发生在就读福大本科时期,后来忙于科研,较少登台。 
 
这是时隔40多年的一次时光回响,也是一次圆梦之举。她动情地呼吁:“希望更多老师加入我们的队伍,一起唱出健康,舞出风采!” 
 
03 团队传承:从晚霞合唱团到教授合唱团 
福州大学教授合唱团成立于2023年,是全省首个教授合唱团,成员近百人,举办过新中国成立75周年音乐会等活动。 
 
是福州大学美育中心和人文学院联手打造的文化特色品牌。 
 
其实,福州大学的教授合唱传统早已有之。福州大学晚霞合唱团成立于1989年6月,是一个以本校离退休教职工为主的艺术和音乐爱好者团体。 
 
从最初仅13人组成的歌咏队,如今已经发展成为有百余名团员的艺术团体。 
 
2013年,时年83岁的机械工程学院副教授林亮森就是晚霞合唱团的成员。他一生与合唱结缘,无论小学、中学、大学、工作还是离休之后,从未停止参加合唱。 
 
04 美育理念:师生双向美育的新模式 
福州大学党委书记陈国龙对记者说:“福州大学教授合唱团是学校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美育浸润行动计划、实施‘师生双向美育’的一项具体举措”。 
 
“教授们唱出了‘福大’人的精气神,为学校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未来,学校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努力构建‘师生共进’的美育模式,营造关爱教职工、愉悦向上的校园氛围,为校园文化发展打造一张师生昂扬奋进的‘有声名片’”。 
 
这种美育理念也体现在其他活动中。5月23日晚,人文学院2024年师生合唱比赛暨青春歌会于福州大学旗山校区图书馆博学厅顺利举行。 
 
人文学院多年来致力于打造“青春歌会”学院品牌活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营造校园美育氛围,让学子们在美育实践中不断提升综合素质、文化理解和审美能力。 
 
05 历史回响:艺术活动中的思政教育 
本场晚会以艺术为纽带,串联历史记忆,以岁月为底色,传递精神力量。不仅是一场酣畅淋漓的视听盛宴,更成为一次直抵人心的精神洗礼。 
 
晚会用旋律唤醒历史记忆,用歌声传承抗战精神,既让广大师生在艺术熏陶中深刻感悟和平的珍贵,更激励着全体福大人从伟大抗战精神中汲取前行动力。 
 
自觉将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融入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以奋斗之姿谱写无愧于时代的崭新篇章。 
 
这种艺术与思政教育的结合并非首次。2015年5月14日,福州大学就曾举办纪念抗日战争暨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合唱音乐会。 
 
当时,福州大学晚霞合唱团演唱的《呀啦索》唱出了中华儿女的民族气节和爱国精神,展现了老教授们强烈的爱党爱国热情和昂扬的精神状态。 
 
为广大青年带来宝贵的精神食粮,是一次别样的嘱托、有力的激励。 
 
晚会尾声,全体校领导与教授合唱团共同登台,在《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歌唱祖国》的激昂旋律中,历史回声与时代召唤在此刻交汇。 
 
这不仅仅是一场音乐演出,更是福州大学构建“师生共进”美育模式的一次生动实践。 
 
教授们用歌声证明,教育的魅力不仅在于知识的传授,更在于精神的传承;文化的活力不仅在于传统的守护,更在于与时俱进的创新表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