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游疯狂锁单,磷酸铁锂行业走向价值竞争
证券时报记者叶玲珍在近期报道中描绘了这样一个场景:头部磷酸铁锂厂商的产线几乎被订单挤爆,而宁德时代这样的电池巨头甚至重金入股供应商,只为锁定未来几年的高端产能供应。
“目前头部磷酸铁锂厂商产能基本已经打满,二三线厂商开工率也有所上升。”鑫椤资讯高级研究员张金惠透露,部分磷酸铁锂企业已开始筛选客户,对采购量小、付款条件不友好的小客户试探性涨价。
这一现象背后,是磷酸铁锂行业从同质化“价格战” 转向以技术创新为核心的“价值战” 的行业变革。
01 行业新动态:巨头抢购与战略调整
近期,头部电池厂密集派发磷酸铁锂大单,甚至通过预付款和战略入股等方式锁定产能。
九月,宁德时代与富临精工子公司江西升华签订预付款协议,拟支付15亿元预付款用于锁定磷酸铁锂供应量。
更引人注目的是,宁德时代在股权层面也与江西升华深度绑定,斥资25.63亿元对江西升华增资扩股,交易完成后将持有江西升华51%股权,升格为控股股东。
被下游抢货的不止江西升华。十月,丰元股份宣布旗下子公司获楚能新能源三年期磷酸铁锂长单,累计供货量为10万吨。
龙蟠科技在六月和九月相继公告,获得亿纬锂能马来西亚子公司、宁德时代长协订单,供货量分别为15.2万吨、15.75万吨磷酸铁锂正极材料,预计合同总金额约110亿元。
五月,万润新能拿下宁德时代长协订单,将在2025年5月至2030年间向后者供应132.31万吨磷酸铁锂产品。
02 需求驱动力:车储市场爆发式增长
“动力电池增势稳健,同时今年以来国内外储能装机大幅放量,成为拉动磷酸铁锂出货攀升的重要力量。”国金证券电新研究员胡媛媛表示。
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我国磷酸铁锂电池装车量为402.6GWh,同比增长62.7%,占总装车量的81.5%。
储能领域的增长更为迅猛。InfoLink Consulting统计,2025年上半年全球储能电芯出货量达240.2GWh,同比增长106.1%。
一位华中地区锂电从业人士透露:“目前储能大容量电芯‘一芯难求’,部分订单已经排到了2026年。”
03 产能新趋势:高端化与全球化布局
在明确的需求指引下,磷酸铁锂行业开启战略性扩产,但与此前的扩产潮相比,本轮扩产更加谨慎有序,且集中在高端产品和海外产能两大方向。
十月,富临精工公告,江西升华拟投资40亿元建设年产35万吨新型高压实密度磷酸铁锂项目。
八月,龙蟠科技发布定增计划,拟募资不超过20亿元,用于山东菏泽11万吨、湖北襄阳8.5万吨高性能磷酸盐型正极材料项目。
同时,龙蟠科技印尼二期9万吨磷酸铁锂项目已启动,预计在今年年底完成建设。
湖南裕能则在七月宣布拟在马来西亚建设年产9万吨锂电池正极材料项目。
胡媛媛指出:“相比于2021年—2022年的扩产潮,本轮磷酸铁锂行业扩产更加谨慎有序,且以头部企业为主力,新增产能对产品质量也更为考究,更关注出口能力。”
龙蟠科技相关负责人表示,公司产能布局的主要战略为“国内跟随,海外扩张”:
国内市场跟随头部电池厂的扩张计划,在稳定市占率的同时,推动产品更新迭代;
海外市场则依托先发优势,主动布局,快速释放产能,构建出海壁垒。
04 技术迭代战:高压密产品成竞争焦点
本轮磷酸铁锂行业复苏的一个显著特征是技术分层,高端产品引领涨价,而低端产品依然面临较大压力。
据隆众资讯磷酸铁锂分析师翟林林介绍,目前三代半、四代产品议价话语权相对更强,二代产品的议价能力较弱,涨幅较少。
按照粉体压实密度,主流磷酸铁锂产品可分为二代、三代、四代等,对应压实密度分别为2.4g/cm³、2.5g/cm³、2.6g/cm³。市场一般定义压实密度为2.6g/cm³及以上的磷酸铁锂为高压密产品。
高工锂电分析指出,2.55g/cm³~2.65g/cm³压实密度产品可对应1000元/吨至3000元/吨的加工费上涨。
富临精工表示,公司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具有高压实密度特点,技术性能指标的差异化对应产品的溢价已有部分体现。公司2024年第三季度磷酸铁锂业务实现扭亏为盈,产品单吨盈利超1000元。
“高压密磷酸铁锂产品需在传统产品基础上新增二次烧结工艺,对前驱体磷酸铁的制备、材料大小颗粒的配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具备一定的技术壁垒。”张金惠表示。
05 行业大洗牌:尾部产能加速出清
“磷酸铁锂赛道可以说是冰火两重天,头部企业订单饱满,扩产正忙,尾部企业却随时面临无单可接的窘境,要么退出,要么升级,新一轮行业洗牌已经开始。”张金惠坦言。
证券时报记者关注到,磷酸铁锂行业呈现扩产与退潮并存的局面。近期,多家上市公司终止此前发布的投资计划。
八月,丰元股份公告终止个旧市5万吨锂电池高能正极材料一体化项目;
七月,万润新能武汉研发技术中心及产业化基地项目宣告终止;
六月,川金诺宣布终止磷酸铁锂及配套材料募投项目。
胡媛媛表示:“与过去的同质化低价竞争不同,当前磷酸铁锂行业已经进入高质量竞争阶段,比拼的是技术、市场及成本的多维综合实力。”
06 未来竞争格局:一体化与出海能力
在成本端,磷酸铁锂行业整体处于微利状态,一体化布局渐成趋势。
湖南裕能坚持“资源—前驱体—正极材料—循环回收”产业一体化发展思路,已实现磷酸铁全部自供;
龙蟠科技在江西宜春合资建设年产4万吨碳酸锂加工厂,并在山东菏泽、湖北襄阳等地投建磷酸铁产能;
万润新能也已具备前驱体、正极材料一体化的产业链融合能力。
真锂研究首席分析师墨柯指出:“产业链利润按不同比例分布于各个环节,一体化布局的底层逻辑是通过参与多个环节的分工,在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享受多个环节的利润,从而在产业链博弈中取得更大的主动权。”
在市场端,出海能力已成为制胜关键。胡媛媛表示:“从增量空间和毛利水平来看,我们认为后续海外市场增速会更高。在本地化配套及贸易摩擦背景下,能够快速在海外释放有效产能的企业将构筑较高的竞争壁垒。”
数据显示,当前磷酸铁锂材料行业库存已较二季度高点减少6600吨,高端产品供需缺口持续扩大。具备三代、四代高压密技术的企业产能利用率突破90%,而传统低密度产能利用率不足50%。
行业冰火两重天的格局已然显现:一边是头部企业订单饱满、扩产正忙,另一边是尾部企业随时面临无单可接的窘境,行业洗牌已经开始。
从“卷价格”到“卷价值”,磷酸铁锂行业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结构性变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