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是孩子们放松玩耍的好时机,但安全问题不容忽视。“蓝朋友”(消防员)特意为家长们整理了这份儿童暑假安全指南,涵盖居家、户外、交通等多个场景,快收好这些重点吧! 一、居家安全:隐患藏在细节里1. 用火用电安全 - 教育孩子不玩火,打火机、火柴要放在孩子够不到的地方;使用蚊香、蜡烛时,要远离窗帘、床单等易燃物,离开房间前务必熄灭。 - 电器插头、插座要定期检查,避免孩子用手或金属物品触碰;手机、平板充电器充满电后及时拔掉,防止过热引发火灾。 - 燃气使用后关闭阀门,厨房保持通风,安装燃气报警器;教孩子识别燃气泄漏的异味(类似臭鸡蛋味),发现泄漏立即开窗、关阀,到室外拨打求助电话,切勿开关电器或点火。2. 防烫伤与锐器 - 热水壶、电饭煲等电器放在孩子接触不到的地方,刚做好的饭菜避免放在桌边;给孩子洗澡时,先放冷水再加热水,水温控制在38℃左右。 - 刀、剪刀、玻璃制品等锐器要收纳在抽屉或高处,避免孩子玩耍时划伤;破碎的玻璃、陶瓷碎片及时清理,并用硬纸包裹后再丢弃。3. 防坠楼与窒息 - 阳台、窗户安装防护网,高度不低于1.1米,缝隙小于10厘米;不要在窗边放置椅子、柜子等孩子可攀爬的物品。 - 零食袋、保鲜膜等不要让孩子单独接触,避免缠绕颈部导致窒息;玩具零件、纽扣等小物件收好,防止孩子误吞。 二、户外安全:玩得开心更要放心1. 防溺水:时刻紧盯,拒绝侥幸 - 不到无监护、无标识的河流、池塘、水库等水域玩耍;孩子在泳池、海边时,家长必须全程陪同,视线不离开孩子(即使有救生员)。 - 教孩子“三不”:不私自下水、不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不熟悉水性者不盲目施救(遇到他人溺水,大声呼救并找成年人帮忙,不手拉手施救)。2. 交通安全:遵守规则,远离风险 - 过马路走斑马线、人行天桥,不闯红灯、不横穿马路;不满12周岁不骑自行车上路,不满16周岁不骑电动自行车。 - 乘坐汽车时,4岁以下孩子使用安全座椅,未满12周岁不坐副驾驶;乘车时不把头、手伸出窗外,下车前观察后方来车。3. 其他户外注意事项 - 高温天气避免长时间户外活动,做好防晒(戴帽子、涂防晒霜),及时补水(少量多次喝温水,不贪凉喝冰水)。 - 去公园、景区时,不触摸陌生动物(尤其是流浪猫狗),不采摘不明植物、野果;与家长走散时,找穿制服的工作人员求助,不跟陌生人走。 三、网络安全:守护孩子的虚拟世界- 控制孩子上网时间,不沉迷网络游戏;家长可开启设备的儿童模式,过滤不良信息。 - 告诉孩子不透露家庭住址、电话、银行卡号等隐私信息,不随意点击陌生链接、下载不明软件。 - 遇到网络欺凌、骚扰时,及时告诉家长或老师,保留证据(截图、聊天记录等)。 四、应急准备:关键时刻能救命- 让孩子熟记家长电话、家庭住址、报警电话(110)、火警电话(119)、急救电话(120)。 - 家里准备简易急救包(碘伏、创可贴、纱布等),家长提前学习基础急救知识(如海姆立克法、烫伤处理等)。 - 与孩子约定好走失后的集合地点,或让孩子佩戴含家庭信息的胸牌(避免隐私泄露,可写“迷路请联系××阿姨,电话×××”)。暑假安全无小事,家长的细心看护和提前教育是孩子安全的重要保障。希望每个孩子都能度过一个平安、快乐的假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