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气象局:预计秋季后期将进入拉尼娜状态
气候格局悄然转变,这个冬季或将迎来一个“短暂”的拉尼娜。
根据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的最新预计,今年秋季后期我国将进入拉尼娜状态,并持续至2026年初。
此次拉尼娜状态持续时间较短,形成拉尼娜事件的概率较低。
在拉尼娜状态下,今年冬季全国平均气温接近常年同期至偏高,降水总体偏少,呈“北多南少”分布。南方地区发生大范围持续性低温雨雪冰冻天气的风险总体较低。
01 拉尼娜状态来临
国家气候中心的最新预测显示,秋季后期将进入拉尼娜状态,这一状态预计将持续至2026年初。
拉尼娜是指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持续偏冷的现象,与厄尔尼诺相对立。
根据气象学标准,当关键区海温偏低0.5摄氏度以上,并持续5个月以上时,才被定义为拉尼娜事件。
从目前的预测来看,此次拉尼娜状态的持续时间较短,形成完整拉尼娜事件的概率较低。
这与持续时间较长的拉尼娜事件在强度和影响上会有所差异。
02 对冬季气候的影响
拉尼娜状态下,我国冬季气候通常呈现一定的规律性变化。
气温方面,预计全国平均气温接近常年同期至偏高,但阶段性特征明显,冷暖起伏较大。
这意味着冬季不会持续偏暖或偏冷,而是会出现温度骤升骤降的波动情况。
降水方面,总体呈现偏少趋势,空间分布上为“北多南少”格局。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华东南部、华中东部、华南东部等地区降水可能偏少。
对公众而言的好消息是,南方地区发生大范围持续性低温雨雪冰冻天气的风险总体较低。
这减少了类似2008年南方冰灾事件重演的可能性。
03 未来气候展望
气象部门通常会根据拉尼娜、厄尔尼诺等气候模式的变化,提前评估其对我国季节气候的潜在影响。
拉尼娜状态的发展仍需要持续监测,尽管目前预测其持续时间较短。
气候预测存在一定不确定性,公众应关注官方发布的最新气候预测信息,合理安排生产生活。
农业、交通、能源等部门可根据气候预测提前做好应对准备。
对于普通人而言,了解冬季气温冷暖起伏大的特点,可适时增减衣物,预防季节性疾病。
从历史规律看,拉尼娜年我国冬季气温易偏低,冷空气活动频繁。
但每次拉尼娜的影响并不相同,其他气候因子也会共同作用。
气象部门将继续密切监视拉尼娜状态的发展变化,及时提供最新的预测信息。
这个冬天,我们可能会在温度的起伏波动中度过,但大概率不会遭遇极端严寒。
|
|